火博官网

繁體版 |

三峡工程

  • 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是怎样考虑生态与环境需求的?

  •   三峡水库运行调度中考虑了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汛期,三峡水库实施科学的防洪调度,可以避免特大洪水泛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及导致的生态灾难与环境破坏。2010年7月在洪峰流量达7万立方米每秒的防洪调度中,三峡水库有效削减洪峰3万立方米每秒,将76亿立方米洪水拦蓄在水库中,使下游安然无恙,避免了百万人上大堤“严防死守”,避免了大洪水泛滥可能带来的灾难损失。

      在蓄水期,三峡水库实施了下游生态与环境保护需求的补水调度。例如,考虑到葛洲坝下游每年10—11月中华鲟产卵需求及中下游湖泊生态保护需求,三峡水库将开始蓄水时间提前到9月份,并要求均匀缓慢减少下泄流量,分阶段规定最小下泄流量,尽量减少蓄水过程中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在中华鲟产卵期、中下游湖泊退水期削减较多水量;综合考虑了中下游航运、生活生产、河口压咸、生态用水需求。

      在枯水期,三峡水库实施了库区库岸稳定和下游生态和航运需求的运行调度。三峡水库在175米蓄水后的水位消落阶段,严格控制日水位下降幅度。如2008年试验性蓄水规定,库水位消落过程中,日下降幅度按不超过0.6米控制;对于经受初次蓄水的库岸(如2008年156米以上库岸),更要求尽量减缓下降速率。三峡水库在秋冬枯水季节实施补水调度,加大下泄流量,从4000立方米每秒提高至5000~6000立方米每秒,仅2009—2010年的枯水期,即累计补水141天,补水总量达到了139.7亿立方米。

      另外,每年的4月底到7月是长江“四大家鱼”的产卵期,长江干流是“四大家鱼”的主要天然原产地,其自然繁殖离不开特定的水文条件,如持续的涨水过程、一定的水流流速、18℃以上的水温等。为促进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2011年6月三峡工程还实施了为期4天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及同步监测。通过调度,每日日均出库流量增加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调度期间,出库流量从1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逐步增加到1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监测结果表明,本次生态调度使中下游流量、水位持续上涨4~8天,与 “四大家鱼”自然产卵时间相吻合,促进了“四大家鱼”产卵行为。

      为了更好满足三峡水库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将进一步开展长江中下游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生态环境流量需求研究和三峡工程生态调度技术研究。更长远的调度设想是,研究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与上游干支流水库的联合调度,统筹考虑,更多地满足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寻求三峡工程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供水与补水、节能减排与生态环保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