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博官网

繁體版 |

他们让气象预报越来越“聪明”

  本网讯(雷海超)“我们对‘杜苏芮’台风风力、路径、降水等信息开展实时预报,并与卫星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台风路径误差指标与国际主流水平相当。”

  
▲ 2023年5号台风“杜苏芮”路径预测

  不久前,超强台风“杜苏芮”横扫三峡集团福建区域海上风电场,三峡上海院气象科创团队(以下简称“气象团队”)新研发的气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派上了用场。“有了这一平台,可以对台风生成、移动、强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多时空尺度精细化模拟、预警、预测,提高风电场预测准确度的考核达标率,从而优化发电并网效率,提升海上风电场站在极端天气状况下的气象资源利用效率。”气象团队负责人李矜霄介绍说。

  

▲ 排头兵: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 摄影:韩磊

  “靠天吃饭”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难题,当每一缕风、每一抹光转化为绿色电力,风云变幻的天气也给新能源场站规划、建设、运维、营销等带来了不确定性的挑战。随着当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风光”新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业内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以今年6月,在我国东南海域成功实现吊装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为例,强劲的海风是吊装的最大挑战,叶片在百米高空要与轮毂实现毫米级对接,每一丝晃动都牵动着施工人员的心,对“风云”的预测决定了吊装的成败,多大风速下可以吊装?多大风速下要停止吊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气象服务保障。

  “新能源是三峡集团的核心主业,实现气象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是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组建了专业机构‘气象科学创新中心’,以博士学位为主导的10人气象科技研发队伍全部来自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和院校。”三峡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桂许德说。

  “气象预警信息如何助力风电场运维?气象服务平台还有哪些缺项漏项?虽然都是气象专业背景的高才生,但这支年轻队伍起初对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主业的气象需求并不熟悉。”李矜霄说。

  通过深入到海上风电场一线调研,从项目选址、建设到运维,气象团队全方位摸清了风电场项目各个生命周期的气象需求。在设计阶段,气象服务需提供某区域的多年气候特征等信息,为风资源的评估和风电场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在建设阶段,需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极端天气过程引发安全事故及工程质量问题;在运维阶段,精准的气象数据可以为风光功率预测提供准确驱动数据,可靠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数值模型可以提升功率预测精度,降低新能源场站运维成本,增加运行效益,为风电现货交易提供策略基础。  

▲ 气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变网格模式搭建

  有了深入的调研基础,才有“定制化”科研项目的立项。气象团队借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等平台建设,搭建自主的气象“数值模式”。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一次又一次聚在一起研讨模式架构、修改代码,通宵达旦、越挫越勇,最终成功搭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值模式系统。”李矜霄说。据气象团队成员臧钰歆、颜子翔介绍,该系统已经申请专利13项,登记软件注册权5项,发表SCI论文3篇,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台风预警系统已开始业务化试运行。团队任意选取了150个台风个例对标国际先进模式同期预报结果,台风路径预报偏差较之减少5%,可提前一周预报出台风路径转折并实时滚动预测。  

▲ 气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可视化平台

  可视化是气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应用的重要一项,通过可视化画面可以形象展示气象预报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场、降水、云量、辐射通量、海温、海浪、台风、雷暴等。“我们通过气象可视化程序将数据直接输出为图片,图片接入可视化平台进行展示,已经形成了每日定时自动传输数据-自动绘图-可视化平台接入等一套完整的业务化流程。”气象团队李嗣源说。

  “我们要做的,是打造智慧气象,让风云更可测,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李矜霄说。

编辑:喻清卿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4日